央行行长易纲:金融机构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,“自救”应成为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

人民银行行长易纲《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》中发表《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》文章,指出金融机构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,大规模的“他救”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安排,“自救”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。

 

 

文章重要表述:

 

1、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,中央银行要管好货币总闸门。

 

2、正常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居民储蓄和收入合理增长,也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,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。

 

3、未来,我国经济潜在增速有望维持在合理区间,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,保持正的利率,保持正常的、斜率向上的收益率曲线形态。

 

4、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,有效管理和引导市场预期。

 

5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、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,推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,健全资本市场功能,提高直接融资比重,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。

 

6、坚持多边主义原则,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治理,稳步扩大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。

 

7、在多边债务重组中坚决维护我国海外债权利益。

 

8、“自救”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。

 

9、金融监管部门承担所监管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。人民银行承担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责任。地方健全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,承担风险处置属地责任。

 

10、如果允许财政直接向央行透支,靠印票子满足财政支出需求,最终将引发恶性通胀,财政也不可持续并产生债务危机。

 

▍“自救”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

 

在落实金融机构及股东的主体责任,提升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上,易纲指出,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,各市场主体依法承担经营失败损失的法律责任。

 

他表示,大规模的“他救”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安排。“自救”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。

 

易纲表示,当前,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,金融机构及股东作为市场主体,应当承担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、“自救”风险的主体责任。金融机构要建立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,按照监管规则计提拨备,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,塑造金融机构健康的资产负债表。健全激励约束机制,尊重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权,减少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。推动资不抵债的机构有序市场化退出,通过股权清零、大额债权打折承担损失。

 

他还指出,“自救”能力来源于市场经济下机构的股东出资和可持续经营产生的收益,“自救”的能力和自觉性来源于有效的监督。金融机构的稳健性是建立在预算硬约束基础上的,市场主体以自己的资本充足率为约束,股东负有主体责任,在出现坏账时,用拨备、核销、补资本的方式满足监管要求,保持自身的稳健性。

 

▍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

 

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,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上,易纲强调,必须坚持底线思维,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,进一步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,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。

 

易纲表示,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。具体来说:

 

一是把好金融机构准入关,有效加强对股东监管,防止内部人控制。

 

二是按照“管合法更要管非法”原则,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认定和处置,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。

 

三是加强监管执法,丰富执法手段,强化与纪检监察、司法、审计等部门协作。

 

四是加快监管科技和大数据平台建设,推动数据标准统一和监管共享。

 

五是强化监管问责,查处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。

 

六是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,确保全国一盘棋,监管无死角。

 

易纲指出,要按照“谁审批、谁监管、谁担责”原则,依法合规压实各方的风险处置责任。金融监管部门承担所监管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。人民银行承担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责任。地方健全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,承担风险处置属地责任。

 

易纲还表示,“财政的钱”与“央行的钱”存在本质区别。如果允许财政直接向央行透支,靠印票子满足财政支出需求,最终将引发恶性通胀,财政也不可持续并产生债务危机。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有关规定,实行中央银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。

 

▍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,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

在完善货币政策体系,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上,易纲指出,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,中央银行要管好货币总闸门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我国保持住了政策定力,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。

 

一方面,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,简单来说,是指主要通过利率的调整可以调节货币政策的情况。正常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居民储蓄和收入合理增长,也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,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。

 

另一方面,健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。健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,强化流动性、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。发挥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,精准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。建立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均衡利率由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,中央银行确定政策利率要符合经济规律。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,有效管理和引导市场预期。

易纲表示,未来,我国经济潜在增速有望维持在合理区间,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,保持正的利率,保持正常的、斜率向上的收益率曲线形态。

 

▍健全绿色金融体系,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

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上,易纲指出,当前,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,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持续优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,大力发展普惠金融、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,推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,健全资本市场功能,提高直接融资比重,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。

 

对于健全绿色金融体系,易纲表示,构建绿色金融“五大支柱”,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:

 

一是按照“国内统一、国际接轨、清晰可执行”的原则,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。

 

二是分步建设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,有序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。

 

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,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进行评价。

 

四是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,推动形成碳排放权的合理价格。

 

五是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,引领国际标准制定。

对于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,易纲表示,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,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,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便利性,提高全球竞争力。坚持多边主义原则,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治理,稳步扩大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。

 

易纲还表示,在多边债务重组中坚决维护我国海外债权利益。对于海外债权,按照“谁投资谁承担风险、谁决策谁负责风险补偿”的原则,由金融机构和企业承担主体责任,相关决策部门充分考虑项目的金融可持续性,负责风险补偿。

 

:《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》
 
声明:此公号(ID:GuopeiInstitute)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为商业用途,如有侵犯,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。
 
 
 
 
 
专家观点回顾
精彩回顾
专家观点 | 张 桦:筑基拓新,AntDB数据库的实践与探索
专家观点 | 张宇辰:明世投研系统助力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

专家观点 | 解飞:聚焦革新AI助力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

专家观点 | 李鸣:元宇宙以区块链为核心的Web3.0数字生态

专家观点 | 乔卫兵:Web3与文化元宇宙

专家观点 | 袁雨来:用科技创造更公平的理财世界

专家观点 | 翁绍斌: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创新服务模式-有温度的AI

专家观点 | 黄铃: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风控

 

首页    行业资讯    央行行长易纲:金融机构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,“自救”应成为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
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《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》中发表《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》文章,指出金融机构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,大规模的“他救”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安排,“自救”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。